鋰電池試驗機清潔要點:電芯殘留電解液處理與腔體防腐
-
個人防護:操作前必須佩戴耐酸堿手套(如丁腈手套,避免電解液接觸皮膚)、護目鏡(防止電解液飛濺入眼)、防靜電服(尤其處理漏液電芯時,避免靜電引燃電解液),若電解液有強揮發(fā)性,需在通風櫥內(nèi)操作(或開啟試驗機自帶的排風系統(tǒng))。
-
現(xiàn)場準備:備好專用清潔工具(如無塵布、吸水棉、專用清潔劑)、應(yīng)急物品(如中和劑:5% 溶液,用于中和酸性電解液;干粉滅火器,應(yīng)對電解液起火),禁止在清潔區(qū)域放置火源或易燃物品。
-
吸附清理:用干燥的吸水棉輕輕覆蓋在殘留電解液處,吸附表面液體(避免擦拭導(dǎo)致電解液擴散),吸水棉飽和后立即裝入密封防爆袋(標注 “廢棄電解液吸附棉”,避免二次污染)。
-
精準擦拭:用蘸取 “異丙醇(IPA)” 或 “專用電解液清潔劑” 的無塵布,沿同一方向擦拭夾具、電芯放置區(qū)(避免來回擦拭,防止電解液殘留縫隙),重點清潔夾具縫隙、傳感器接口等易積殘留的部位。
-
干燥處理:擦拭后開啟試驗機腔體風扇或通風系統(tǒng),保持通風 30 分鐘以上,確保殘留清潔劑與電解液揮發(fā)(可用紅外測溫儀檢測腔體溫度,避免殘留液體受熱引發(fā)風險)。
-
緊急處理:若電解液滲漏伴隨冒煙、異味,立即關(guān)閉試驗機電源,用干粉滅火器撲滅可能的火源(禁止用水滅火,電解液遇水可能產(chǎn)生有害氣體),待險情排除后再清潔。
-
液體收集:用耐腐蝕的塑料托盤(或一次性 PE 托盤)收集腔體底部的電解液,倒入專用耐腐蝕廢液桶(桶內(nèi)提前加入少量溶液中和,廢液需交由有資質(zhì)的機構(gòu)處理,禁止隨意排放)。
-
深度清潔:
-
用蘸取中和劑(5% 溶液)的無塵布,反復(fù)擦拭腔體內(nèi)壁(中和電解液的腐蝕性,停留 5-10 分鐘后再擦);
-
用清水(或去離子水)浸濕的無塵布二次擦拭,去除中和劑殘留;
-
最后用干燥無塵布擦干腔體,開啟腔體加熱功能(如 30-40℃低溫烘干),確保腔體無水分殘留(潮濕環(huán)境易加速防腐層老化)。
-
-
-
目視檢查:確認腔體、夾具表面無電解液痕跡(如白色結(jié)晶、油污狀殘留),縫隙處無積液;
-
功能測試:清潔后空載運行試驗機 10 分鐘,檢查腔體溫度、壓力傳感器等部件是否正常(避免電解液殘留導(dǎo)致傳感器故障)。
-
測試前防護:每次測試前,在腔體內(nèi)壁、夾具表面噴涂專用耐高溫防腐涂層(如聚四氟乙烯噴霧,適配 - 20~200℃溫度范圍,隔絕電解液與金屬接觸),涂層厚度控制在 5-10μm(過厚可能影響溫度傳導(dǎo));
-
樣品預(yù)處理:測試前檢查電芯外觀,剔除有漏液、鼓包的電芯(避免測試中電解液提前滲漏),電芯放置時需墊上耐腐蝕墊片(如 PTFE 墊片,防止電芯與腔體直接接觸);
-
及時清潔:每次測試結(jié)束后,無論是否有電解液殘留,均需按 “場景 1” 流程清潔腔體(避免電解液揮發(fā)后形成結(jié)晶,附著在腔體表面加速腐蝕)。
| | |
| | |
| | |
| | |
-
若腔體出現(xiàn)大面積銹蝕(如銹斑面積超過 10%),需停止使用試驗機,由專業(yè)人員評估:
-
輕度銹蝕:用噴砂設(shè)備去除銹層,重新噴涂 “不銹鋼專用防腐底漆 + 面漆”(底漆增強附著力,面漆提升耐腐蝕性);
-
重度銹蝕(腔體壁厚變?。盒韪鼡Q腔體部件(如不銹鋼內(nèi)膽),避免測試中腔體破裂引發(fā)安全事故。
-
禁止混用清潔工具:電解液清潔工具(如無塵布、吸水棉)需專用,禁止與普通清潔工具混用(避免交叉污染,導(dǎo)致其他設(shè)備腐蝕);
-
清潔劑選擇禁忌:禁止使用強酸(如鹽酸)、強堿(如氫氧化鈉)清潔劑,避免腐蝕試驗機腔體與夾具;禁止使用酒精(乙醇)清潔含氟電解液殘留(可能發(fā)生化學反應(yīng)產(chǎn)生有害氣體);
-
廢液 / 廢棄物處理:廢棄電解液、吸附棉、擦拭布需分類裝入密封容器,交由具備 “危險廢物處理資質(zhì)” 的機構(gòu)處置,禁止倒入下水道或普通垃圾桶;
-
維護記錄:建立《試驗機清潔與防腐維護臺賬》,記錄每次清潔時間、維護內(nèi)容、操作人員(便于追溯問題,如某批次維護后仍出現(xiàn)腐蝕,可排查維護流程是否存在疏漏)。